注 册 / 登 录

网站导航

结算币种

HKD(HK$)  |  CNY(¥)
TWD(NT$)  |  USD(US$)
CAD(CA$)  |  EUR(€)
AUD(AU$)  |  SGD(SG$)
MYR(RM)  |  IDR(Rp)
GBP(£)  |  KRW(₩)
JPY(円)  |  THB(฿)
NZD(NZ$)  |  BRL(R$)

界面语言

简体  |  繁體  |  English
logo
Book cover
85折

暂无评分

去评分  >

空谷幽蘭:上帝所喜悅的宣敎士(繁)

HK$ 29.75 (¥29.75)  HK$35
(支持多种货币结算,可在导航栏中切换参考货币)
出版社 :橄榄出版社
其他语言版本 :暂未供应
本书纸质版 :暂未供应

作者賈艾梅女士是英國人,自從蒙召到印度,至死忠心於這塊禾場;她是上帝所喜悅的戰士。

她深深了解宣教士及跟隨主的人會遇到的爭戰、困惑、試探、打擊和沮喪。然而,她也對我們力量的泉源和得勝的盾牌──美善的主和祂奇妙無比的大愛、溫柔的安慰,有更深切的經歷。

因此本書不僅是對有宣教負擔的人而寫;對己是宣教士,正在異鄉服事的人,對愛主,願儆醒度日的人——作者都有忠實及殷切的分享和建議。

 

【作者簡介】

賈艾梅(Amy Carmichael),一八六七年,寒冷的十二月裏的一天,在愛爾蘭北部小鎮、一個平凡的人家,誕生了一個平凡的小女孩,她的父母給她起名艾梅。當時沒有人預料到這個小女孩,有一天會成為一個舉世矚目的女詩人,且成為無數印度小孩的「艾瑪」——即「母親」。(註印度語「母親」與她的名字「艾梅」音很接近)。

賈艾梅自幼便熱愛大自然,以及一切真善美的事物;她嫩稚的心靈充溢著愛,她愛一切生物,從不願意傷害任何有生命的東西,她更愛她周圍的人們。終其一生,她效法她的救主,為人類獻出了她全部的愛。

還在少女時代,艾梅已經聽見主的呼聲:「你們去,把福音傅給萬民聽……。」她所生長的時代,正是宣敎運動最興旺的時代,因此她傳福音的熱誠,隨著年紀的增長、一天天被挑旺起來。成年以後,主便為她開路,將她帶到印度的南部工作。

當時印度世襲階層之惡俗,比現在還要厲害。高級階層的人’絕對不會讓他們的家屬,與低級階層的人接觸;更不會讓他們接受一個「外來」的宗敎,寧可把他們毒死,也不能讓他們接受耶穌基督作救主。而且當時印度敎、回敎的勢力也很大;人民在許多異敎惡風的壓力之下,在黑暗、恐懼、痛苦中生活。其中有一種最不道德的惡俗,就是把小女孩抱到廟裏去「嫁給神」。在宗敎的幌子下,這實在是一種變相的賣淫。

從第一個「廟裏的孩子」,逃出來在她屋簷下受庇護開始,艾梅便投身在這項與惡俗苦鬥的爭戰中。再加上許多信了主,因家庭不容而逃走的女孩,她簡陋的家,慢慢發展成為一個「孩子的家」。

從這個雛形的工作開始,漸漸地「杜尼法團契」(Dohnavur Fellowship)成立了,除了一羣對這工作有相同負擔的印度婦女外,還有好些白種婦女,從世界各地被吸引而來,加入了這團契,與艾梅一起學習過彼此相愛、互相服事的生活。「杜尼法團契」是一個大家庭,唯一把他們連繫在一起的就是愛。到艾梅離世的時候(一九五二年),這工作已經擴大了許多,除了幫助女孩子,還幫助男孩子,除了女同工還有男同工(繼承艾梅作首領的,就是一位男同工),還有一家頗具規模的醫院也成立起來了。而且「廟裏的孩子」這惡俗,也引起了政府及有識之士的注意,漸漸被消除。

艾梅一生最大的特徵就是她的愛——那如水晶一般透明,把基督的形像反映出來的愛。從她踏上印度的土地,至死沒有離開過印度。一反一般白種宣敎士的常例,她穿上印度的「紗籠」,全部的生活與印度人同化。凡接觸過她的人都說:她的全人有一種愛的磁力,尤其是小孩子第一次看到她,便自然地愛上她。她看到一個從廟裏逃出來的可憐的小女孩,便很自然地把她抱在膝上,溫柔地吻她——好像她的母親吻她一樣。難怪她終於成為許多人的「母親」。

賈艾梅不但在宣敎事業上留下不朽的痕跡,她在文壇上更留下滴滴芬芳。她寫了卅五冊書,以及無數的詩歌。她寫作的原則,是對人生絕對的忠實以及對真理絕對的忠心。她以水晶一般的透視力、極度敏感的心靈,及如在弦上顫動著的情感,寫出了她所體驗到的人生及基督的愛。